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

認知心理學: 物件辨識

物件辨識


物件辨識的本質: 物件辨識是指對外界事物、圖形或文字的認識,人類的物件辨識最令人感到興趣與困惑的,就是它的靈巧性與恆常性。

「模板比對」理論(template-matching theory): 外界的事物,只要是我們曾經接觸過的,都會在腦子裡形成它們的烙印或模板。


「範型比對」理論(prototype-matching theory): 主張物件辨識,是基於腦子裡範型對外界事物的比對。


「特徵比對」理論(feature-matching theory): 事物或圖形都有其個自組成的屬性或特徵,因此,要辨識這些事物或圖形,就是首先分析它們的屬性,再考慮其屬性的值量,而進行辨識。



1.魔宮(pandemonium): 依照屬性比對理論,發展出一個電算機程式系統,用來區別人類手寫的英文字母,他們稱呼這個系統為魔宮系統,屬性的分析在此程式裡是成階級的結構。



2.視覺屬性偵側的生理證據: 支持視覺屬性偵測最強有力的證據,是來自於神經生理學對視神經系統的研究。



Biederman 的「以組件辨識」(recognition-by-components)理論: 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基本的形狀或名為「幾何子」(geon)的組件所組成的。



結構模式: 結構特徵如上下對稱、左右對稱、斜角對稱與共軛對稱,因一個屬性的增加而衍生。

認知心理學: 注意與作業表現:

 控制式與自動式的認知技能


早期的視覺訊息處理: 從訊息傳遞的角度來看,外界的訊息是經由邊緣的器官傳至到腦,再經由大腦的詮釋,產生辨識的作用。



早期研究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.早期的研究方法,是在每張刺激卡上書寫或印製一組刺激項目,然後快

速的呈現給參與者觀看,研究報告顯示不能反映出所有影像的訊息,可能是因為它們

已極快的速度消失。

2.Sperling 的研究:實驗結果說明,網膜登錄保留視覺訊息容量是相當大的。

3.影像記憶的歷程:影像訊息轉換成語音訊息的過程中,稱為轉錄(recoding),閱讀能力的好壞,也部分取決於個人保存影像訊息以及轉錄影像訊息的能力。

早期的聽覺訊息處理: 研究報告顯示,部份報告在相當短的延宕之下,才稍微優於全部報告,在其他的延宕之下,前者與後者幾乎相等。

注意的機制: 注意與意識有關,在注意有三方面的意義:(一)選擇性(二)持續性(三)注意的轉移。

1.Broadbent 的過濾器模式:此選擇訊息的過濾作用是發生在訊息傳遞的早期。

2.Treisman 的減弱理論:提出證據支持減弱(attenuation theory),未經注意的訊息,亦能獲得相當程度的處理。

3.後期選擇理論:此理論說明早期的訊息處理是沒有選擇性的,所有的刺激,即使是同時呈現的,都能自動的受到分析,而達到辨識的效果。

4.刺激整合理論(feature-integration theory):依據刺激整合理論,極快速的呈現一個紅色的方形與一個綠色的三角形,可能錯覺的看到一個紅色的三角形與一個綠色的方形,錯覺連接在實驗室裡極易發現。

注意與認知技能的自動化: 有如下的特徵:不斷的、一致性的練習,才有可能產生自動式的認知運作。



Stroop 叫色(color-naming)的實驗:許多基礎的、千年不變的與常用的知識,如文字的辨識或算術四則的運算,都必須自動化。

注意與行為的表現: 所描述的是作業的難度、行為的表現與動機或情緒激動三者之間的關係,最適度的緊張必須逐漸的降低,才能產生最佳的表現。

注意與神經傳遞介質: 過多或過少的腦神經傳遞介質的釋放,都會造成注意的缺陷。

注意在教育上的意義: 要使一個人學習某些東西,必須使其注意這些東西的存在,因此任何的技巧,包括笑話的使用都能使人注意到學習的事物,都是增進學習的技巧;另一方面,注意事物的關鍵所在,才能有效的學習;提高學生注意的動機,才能增進學習。

有趣事物的理論(a theory of things interesting): 只有比個體的經驗與能力稍微困難或複雜一點的事物,才能引起注意與感到興趣。



作者:許嘉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