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件辨識
物件辨識的本質: 物件辨識是指對外界事物、圖形或文字的認識,人類的物件辨識最令人感到興趣與困惑的,就是它的靈巧性與恆常性。
「模板比對」理論(template-matching theory): 外界的事物,只要是我們曾經接觸過的,都會在腦子裡形成它們的烙印或模板。
「範型比對」理論(prototype-matching theory): 主張物件辨識,是基於腦子裡範型對外界事物的比對。
「特徵比對」理論(feature-matching theory): 事物或圖形都有其個自組成的屬性或特徵,因此,要辨識這些事物或圖形,就是首先分析它們的屬性,再考慮其屬性的值量,而進行辨識。
1.魔宮(pandemonium): 依照屬性比對理論,發展出一個電算機程式系統,用來區別人類手寫的英文字母,他們稱呼這個系統為魔宮系統,屬性的分析在此程式裡是成階級的結構。
2.視覺屬性偵側的生理證據: 支持視覺屬性偵測最強有力的證據,是來自於神經生理學對視神經系統的研究。
Biederman 的「以組件辨識」(recognition-by-components)理論: 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基本的形狀或名為「幾何子」(geon)的組件所組成的。
結構模式: 結構特徵如上下對稱、左右對稱、斜角對稱與共軛對稱,因一個屬性的增加而衍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